中國市場監管部門出臺新規,進一步加強保障嬰幼兒“口糧”安全。新規規定,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和說明書中,不得含有“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進口原料”“原生態奶源”“無污染奶源”等模糊信息。
10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北京召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政策解讀專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周石平在會上介紹,此次《辦法》是對2016年公布的版本作出的新修訂。
周石平介紹,《辦法》自2016年10月1日實施以來,嬰幼兒配方乳粉年度抽檢合格率均超過99%,產品質量顯著提高,乳粉行業規范發展;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逐年增加,2020年嬰配奶粉國產品牌銷售額占比約為60%,消費者信心明顯提振。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此次《辦法》旨在通過加強注冊管理,不斷提升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
據了解,《辦法》進一步規范標簽標識、維護消費者權益,明確產品名稱中有動物性來源字樣的,其生乳、乳粉、乳清粉等乳蛋白來源應當全部來自該物種;禁止標識虛假、夸大、違反科學原則或者絕對化等內容。
《辦法》還強調,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標簽和說明書中,不得含有“進口奶源”“源自國外牧場”“生態牧場”“進口原料”“原生態奶源”“無污染奶源”等模糊信息;不得使用嬰兒和婦女的形象,“人乳化”“母乳化”或者近似術語表述。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執行副會長厲梁秋認為,此次《辦法》對行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辦法》修訂結合實施過程中的行業關注點,進一步明確、規范相關要求,有助于企業投入研發創新,承擔主體責任,更新換代更豐富的產品。
據悉,《辦法》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原2016年公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拓展瀏覽資訊: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