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20日向媒體公布2022年中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結果。據該負責人透露,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從2018年的12.5%提升至2022年的18.8%。
該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持續開展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提升工作。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監測評估實施方案和健康中國行動監測評估指標體系(試行)》(國健推委發〔2021〕1號)和《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統計調查制度》(國統制〔2022〕38號),生態環境部負責組織開展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居民素養水平要在2018年12.5%的基礎上,2022年提升至15%及以上,2030年提升至25%及以上。2022年初,生態環境部印發了《2022年全國居民生態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總體實施方案》(環辦法規函〔2022〕149號),監測內容涉及環境健康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行為和技能三個方面。
本次監測采取多階段隨機抽樣,抽取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88個縣(市、區、旗)的752個行政村/居委會15~69歲常住居民53210人作為監測對象,獲得有效問卷50983份。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15~69歲人口數據為基礎進行擬合優度檢驗,檢驗結果表明監測樣本具有較好的全國代表性。調查問卷有效率95.8%,對6.2%調查問卷進行了抽檢復測,問卷復核一致率95.3%。監測結果如下:
一是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從2018年的12.5%提升至2022年的18.8%。這意味著,當前我國平均每100個15-69歲的居民中,有18人具備了基本的環境健康素養。4年時間,我國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提升了50.4%,超額完成《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的“2022年提升至15%及以上”的目標要求。
二是環境健康分類素養中,基本知識素養水平大幅提升但依然偏低,基本行為和技能素養水平提升緩慢。2022年,居民環境健康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行為和技能的素養水平分別為36.1%、14.1%和25.7%,是2018年的1.4倍、2.4倍和1.0倍。總體上,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隨文化程度升高呈上升趨勢。
三是我國農村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有明顯提升,但城鄉居民之間差距依然較大。2022年,我國城市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為24.9%,農村居民為14.2%,是2018年的1.5倍和1.8倍,但素養水平的城鄉差距進一步加大,從2018年的8.8個百分點擴至2022年的10.7個百分點。
四是我國青少年環境健康素養水平提升較快。2022年,15-19歲、20-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和60-69歲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分別為31.6%、34.2%、25.3%、14.9%、9.1%和7.8%,是2018年的3.2倍、1.9倍、1.5倍、1.3倍、1.6倍和1.5倍。
該負責人表示,全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普遍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著力加強以下工作:
一是把提升居民環境健康素養作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引導各地結合日常宣傳科普工作制定推進計劃,廣泛動員社會參與,不斷壯大科普宣傳隊伍,強化提升青少年素養,有效提升農村地區科普宣傳的可及性和普及性。
二是逐步健全居民環境健康素養監測評估系統,持續完善國家級代表性監測網絡,推動建設省級代表性監測網絡。依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總體部署,定期監測居民環境健康素養水平,按程序發布監測信息,促進監測結果的應用,為評價、完善素養提升行動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三是深入挖掘環境健康素養提升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總結成功經驗、凝練優秀案例,形成示范帶動作用,推廣成熟模式,為做好環境健康素養提升工作不斷注入新活力。
拓展瀏覽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