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推進‘鏈長+鏈主+鏈創’機制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第六場新聞發布會,湖北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劉海軍介紹我省低碳冶金產業鏈有關情況。
劉海軍說,湖北是冶金工業大省,2022年,湖北省粗鋼產量3655.5萬噸,占全國的3.6%,居全國第8位。湖北省冶金工業實現營業收入4192.7億元,占全省規上工業比重為6.6%。冶金工業已成為我省名副其實的優勢和支柱產業,也是“51020”現代產業集群中重點打造的10個營收過5000億元的產業之一。
劉海軍說,今年以來,湖北深入實施“鏈長+鏈主+鏈創”工作機制,統籌謀劃推進低碳冶金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和分管副省長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忠林省長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低碳冶金產業轉型升級工作,審定轉型方案。
二是強化部門協同。建立了省領導領銜、省直部門協同、專家團隊支撐、工作專班落實的推進機制。工作專班由省經信廳牽頭,會同相關省直部門,定期會商,全面統籌,系統推進。
三是推動“三鏈”融合。分管副省長擔任產業鏈鏈長,領銜推進;武鋼有限、大冶有色、鄂城鋼鐵、大冶特鋼等企業作為鏈主企業,引領帶動;武漢科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單位作為鏈創機構,科研支撐。組建以毛新平院士為主任委員的專家咨詢委員會,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明確工作任務。研究制定低碳冶金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及配套支持措施,明確了2023-2025分年度的重點工作任務,加快我省冶金工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努力實現“技改提能、制造煥新”。
五是營造良好生態。省政府與中國寶武簽訂關于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進中國寶武在鄂企業加大投資、加快發展。省經信廳與鄂州市政府共同主辦鄂城鋼鐵產需對接會,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擴大銷售。
劉海軍說,《湖北省低碳冶金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聚焦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明確了我省低碳冶金產業轉型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具體路徑。提出到2025年,全省低碳冶金產業營收力爭突破5000億元,培育2家營收過千億元、8家過百億元冶金企業等目標。重點實施五大行動:
一是實施千億企業培育行動。支持武鋼有限打造汽車用鋼、工程用鋼、高端壓延鋼、精品薄材“四個百萬噸”專用鋼產品群。支持大冶有色做大做強銅延伸產業鏈,躋身全國銅行業第一方陣。支持優勢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二是實施優特產品唱響行動。支持武鋼有限加快實施50萬噸高等級無取向硅鋼等項目,打造全球領先硅鋼生產基地;支持大冶特鋼發展超高強度鋼等優特產品,打造國家特殊鋼產品研發生產中心;支持黃石建成華中地區重要銅基材料生產基地,打造“華中銅谷”。
三是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支持央企在鄂設立研發中心,推動設立中國寶武武漢研發中心,爭取建設中國有色黃石銅基新材料研究院、中銅華中銅業銅基新材料國家實驗室;依托大冶有色成立湖北省銅產業發展創新聯盟,打造產業交流促進平臺、供需對接平臺、成果轉化平臺。
四是實施綠色低碳躍遷行動。加快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開展能效標桿示范企業培育,加大非高爐煉鐵技術、富氫碳循環高爐等低碳冶煉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完善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建立再生銅、再生鋁、稀貴金屬等循環回收體系。
五是實施產業融合發展行動。推進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冶金行業的應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有序推進鋼企融入全省氫能產業“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推動冶金企業與城市融合發展,支持武鋼有限爭創國家4A級工業旅游景區。
劉海軍表示,省經信廳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進冶金工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建成國內一流的低碳冶金產業基地,為我省建設制造強國高地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拓展瀏覽資訊: